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舞台劇版

-2008-01-11 發表-

f_1134095_1 ※圖片來源:新象文教基金會部落格

我就是因為這張海報而去看的……

劉曉慶的扮相跟我心目中的金大班一模一樣

本劇改編自白先勇短篇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收錄於《臺北人》

因為這篇小說太過經典,以下不贅述故事大綱

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弄一本來讀或求教咕狗大神

 

坦白說,我滿猶豫要不要寫這篇心得

因為這是我所看過最令人失望的一場表演

完全不像是一場售票演出該有的專業水準

整場表演都是劉曉慶一個人在撐場面

我想起演出前一天看到白先勇對劉曉慶所扮演金大班的評價:

她的表演很搶,幾乎可以說是「獨角戲」,「我很佩服她竟然能夠一個人撐完全場!」

——節錄自2008年1月3日中國時報

看過表演後我只能說,大師您真是太會說話了~~

明明就是其他人的表現乏善可陳,連當陪襯的綠葉都不夠看!

不過都花錢看了,不寫白不寫

 

上半場

第一幕其實還不錯,用舞客的焦急等待鋪陳金大班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也慢慢醞釀觀眾期待的情緒

不過金大班出場時劉曉慶的笑法我覺得比較像老鴇(毆)

後面每次她一笑我就在台下掩嘴偷笑(真失禮)

第二幕在化妝室的戲就開始覺得在拖時間了

原作中朱鳳支支吾吾地叫一句大姐金大班就明白發生什麼事

舞台上朱鳳一句「大姐,我……」叫了三四回金大班還一直扯別的話題

我在台下心想這大班在紅塵中打滾多年怎麼還這麼遲鈍(誤)

第三幕就恐怖了,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這也敢說是「白先勇筆下那十里洋場的上海風華」?(←宣傳稿的詞)

這一段戲用舞蹈比賽的方式介紹當時在上海當紅的舞女金兆麗、任黛黛、吳喜奎

坦白說實在是很拙劣的手法

原作中的關係就這樣用小孩子也看得懂的排名帶過,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那舞跳到連我這外行人都看不下去,轉而看後面的爵士樂隊吧,一看更糟

後面的樂隊為小號、長號、薩克斯風、鋼琴、爵士鼓各一名

大家都很認真地裝作在演奏的樣子,即使配樂根本沒有該樂器的聲音XD

就只有中間那支小號把兩隻手垂在腿旁一副很閒的樣子,許久才拿起樂器來假裝在演奏

拜託!這是在演舞台劇又不是音樂會!

要不要一直假裝在演奏應該事先講好的嘛,實在是一點都不專業!

至於與學生戀人月如那非常「寫意」的床戲

ㄟ,我覺得很突兀說,突然插一段不知所云的現代舞

我個人認為只要保留最後那段口白就夠了

 

下半場

雖然舞台劇加入來自上海的老朋友來貫串金大班的過去和現在,堪稱是神來一筆的安排

然而配角過於平板無法襯托主角,連帶地使得主角本身的角色厚度也出不來

這一點到了下半場的感情戲便更加明顯

在劇情中月如顯然是金大班一生的最愛,但從他們兩人的互動中卻完全感受不到

我認為可以刪掉很多不必要的橋段,好好經營這兩個人的互動

(前提是飾演月如的演員演技要好一點,表現感情好的方式也不能只是追逐嬉戲)

後來和秦雄在飯店的一幕原本應該能夠襯托出金大班的悲哀

卻只見劉曉慶一個人用力地撐場面,努力地炒氣氛,看得我都替她覺得累

二十年前同是紅牌舞女的任黛黛和奎姐

如今一個成了綢緞莊的老闆娘,一個在鄉下潛心修佛不問世事

這兩個人對於仍在舞池裡打轉的金大班心境的轉變有很深刻的影響

卻不見她們表現出應有的份量

另外最後一幕金大班見到神似月如的大學生時,實在沒必要高喊「月如!」

不管那到底是心裡的吶喊還是真的喊出來

那句OS「我想我就是愛上了會臉紅的男人」就很夠了,認真的觀眾應該看得出來才對

結束的時候有點空虛,因為舞廳裡的熱鬧氣氛沒有炒起來

無法對比金大班「曲終人散回頭一瞥」的寂寥

而且金大班送老朋友離開舞廳時,就已經營造出結束的氣氛了

最後與大學生共舞的一段反倒像是多的,即使這是原著的橋段

 

總結

1. 劉曉慶不太適合演少女

劉曉慶演起四十歲的金大班的確很有味道,但她的嗓音聽起來實在是滿沒有年輕女性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跟她是四川人有關,她的聲音除了高亢之外,還帶有一種狠勁,演起戀愛中的少女實在有點怪。如果是電視劇影響可能沒那麼大,但舞台劇聲音的因素真的很重要。

2. 不精緻

.佈景…老實說我覺得是學生畢業公演的水準而已,尤其上海百樂門好遜

.舞蹈…舞跳得差就算了,連康康舞都跳不整齊是怎樣

.服裝…除了旗袍和西裝外的服裝都非常怪異,而且大概是為了跟四十歲的金大班做對比,二十歲的金大班穿的裙子非常沒有上海的FU。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舞客頂著一頭很假的金毛(嚴格說起來是一個金一個銀),像極了COSER。

.音樂…其實只要有那個時代的FU,不一定非得認真地考究歌曲的年代;但是用到「心事誰人知」有點誇張,意外地變成笑點了。另外音量經常忽大忽小,不知道是音控的問題還是音樂帶本身的問題。

.對白…除了劉曉慶之外其他人的台詞都聽不太清楚,聲音都沒出來

.動作…路人角色有很多動作很制式,很像所謂的「樣板戲」(雖然我沒真的看過,印象中樣板戲應該是這種感覺吧)。此外劉曉慶有些動作稍嫌粗魯,例如為了表現驚訝用力把椅子甩開之類的。

3.照本宣科

除了部份舞台劇加入的橋段之外,絕大部分的台詞都跟原作一模一樣。既然都改編成舞台劇了,台詞可以做一些修改以貼近觀眾吧,更何況有很多在原作中只是主角的內心獨白而已。感覺上編劇有點執著於「向原著致敬」,而捨棄了以角色間的互動烘托整個故事,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

4.今昔對比不足

原作中金大班看著朱鳳,想起自己當年也曾經這麼傻;看到小如意蕭紅美,想著自己當年叱吒一時的風光不知是她的幾倍。當然舞台劇沒辦法一下演這一下演那,但如果在台詞中增加一些關聯性我想會更好。加入老朋友的角色(我不記得他叫啥)我想也有這個用意在,只是似乎發揮得不夠。

5.其他干擾因素

除了舞台劇本身,這次看表演有一些干擾因素使得我沒辦法很投入。

.座位…我這次買到的位置很差,太靠近安全門以至於光線太亮,視線沒辦法集中在舞台上。(事後想想搞不好安全門根本就沒關,因為我的座位離安全門其實還有好幾排)

.觀眾…我想很多人是因為媒體的大肆報導而來的,有些並不是原本就有在接觸舞台劇的觀眾,尤其我看的是首演,閒雜人等更多。演出中不只一次聽到有手機在響,甚至還有人拍照(而且還開閃光燈)。此外每次換幕大家就狂鼓掌——我原本不太確定有沒有這種規矩,只覺得怪怪的,很像樂章之間的間隔,指揮手沒放下聽眾就在鼓掌的感覺。後來看到網路上有人跟我有一樣的疑惑,據經驗較老道的戲迷表示一般在換幕的時候是不鼓掌的,因為情緒會中斷,而且可能影響到演員表演。到下半場鼓掌就沒那麼熱烈,不知道是有人指正還是因為發現並不怎麼樣(毆)。


簡而言之,這次的經驗不太好,我就連「瑕不掩瑜」都說不出口。

也有可能是我的期望太高吧,畢竟我還滿喜歡白先勇的作品。

除另有註明,本站文章皆採創用CC授權條款,且不歡迎全文轉載
※所有圖片一律禁止轉載※

收藏/分享本文

Plurk Twitter HEMiDEMi個人書籤 funP MyShare個人書籤 Del.icio.us個人書籤 DiggIt! google Udn

0 回應:

張貼留言

歡迎您留下寶貴意見,但請遵守網路禮儀,不謾罵、不人身攻擊、不推銷,尊重不同聲音,謝謝!

 
首頁 | 關於我 | 舊的碎碎念
Simple Proff 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Herro | Inspiring By Busy Bee Woo Themes